中國的鋼鐵行業過去幾年里出現嚴重產能過剩,大量鋼材積壓,引發價格大幅下探,2015年中國通過出口化解了一部分產能,但過剩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。全國兩會期間,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才讓,他認為化解當下中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問題,要避免重走老路。
中國經濟時報:這一輪的鋼鐵產能過剩,與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?
才讓:過去幾年,中國對鋼鐵工業發展的歷史階段還沒有認識清楚,所以鋼鐵價格上來又下去,大家總認為,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?因此在上一輪去產能時,人們對鋼鐵工業,特別是鋼鐵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里的分量,到底是冬天還是春天,認識并不一致,一些企業還在做規模經濟。但是現在大環境變了,多數人認為,鋼鐵行業不會再回到春天,之前快速發展的輝煌期必須掀掉。總之,鋼鐵工業已經進入后鋼鐵工業時代,因此現在重組、收購、兼并、去產能,執行的效果可能會和之前不同,但要避免之前出現的產能反復問題,鋼鐵企業不能有搶地盤意識。去過剩產能會有大量企業關門,需要企業和社會多方承擔責任。政府工作報告中“十三五”期間政府財政投入1000億元安置去產能帶來的下崗職工問題。
中國經濟時報:一方面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,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鋼材需要進口,這個問題如何解決?
才讓:中國的鋼鐵產品目前的過剩是結構性過剩,低端鋼材數量較多,高端鋼材供應不足。中國生產的普通鋼材和國外比沒有太大差異,甚至在工藝配置和工藝流程優于國外企業,但在特種鋼材上還有2千萬噸左右的進口量,其中小品種、高難度的高精尖鋼材,大概有200噸左右是必須進口,比如用在飛機上的鋼材,中國雖然有生產能力,但需要做各種實驗,這是一個過程。
未來鋼鐵企業轉型就要轉變發展模式,通過產品的升級換代,向節能降耗、環保方向發展,要在我國的稀缺品種、尚不能生產的品種和高端制品上下功夫,但也要避免在高端產品上形成第二輪的產能過剩,鋼鐵企業彼此之間競相壓價和惡性競爭。
從中國現在的工業化水平看,目前需要大額投資、集中發展的鋼材品種已經不多,剩下的一些都是高精尖的東西,這種投資對裝備、人員、運營成本的要求更高。
中國經濟時報:為了消化過剩產能,中國鋼材大量出口,引發反傾銷的爭議。您認為鋼鐵行業將出現哪些變化?
才讓:中國目前的鋼鐵產能12億噸,單靠國內需求不能消化掉現有產能。2015年中國有近1億噸左右的鋼鐵產能出口,釋放國內產能的同時,也沖擊到國際市場。目前已有歐洲9個國家聯合對我國提出反傾銷指控,日本、韓國、印度也紛紛提出質疑,這說明我國現有的鋼鐵產能維持不了,必須實實在在地減下來。
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鋼鐵行業“十三五”規劃,初步計劃先減2億噸,最終鋼鐵產能要穩定在7億噸左右,將有很多企業退出市場,而留下來的鋼鐵企業從內到外都要發生比較大的變化。比如從外會和互聯網、智能制造結合,鋼鐵行業的采購和銷售模式可能大變。從內是整個生產流程,工藝配置、裝備水平、生產效率的提高、成本的降低、節能降耗、原材料消耗的優化。鋼鐵工業的產能過剩,有歷史原因,過去沒有供應拼命地上,目前還有一些未被國家批復的產能,所以現在需要去產能。
中國經濟時報:要化解現在的產能過剩問題,國外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?
才讓:美國在工業化的過程中,鋼鐵成了三大支柱產業之一,后來出現了破產潮,整個過程非常痛苦,但現在產量全部下來了,實際上是社會形態做了重大調整,逐步將經費和勞動力等都投到空間技術、航天航空,現在則投到信息化、互聯網。后來,鋼鐵生產轉移到了亞洲,日本鋼鐵工業迅速崛起,寶鋼和武鋼當初都是學習日本模式建立起來的。
之前美國的匹茲堡地區是美國的鋼鐵之城,現在已經成為了教育之城、文化之城、學術之城。當時推掉3座鋼城,建設當地最大的一個購物中心,整個城市就徹底轉型了,這種經驗我們要借鑒。 |